315特辑丨招商引资被割韭菜,谁之过?

2022-03-15

“3·15”本来是消费者维权的日子。从店大欺客到大数据杀熟,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但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政府有时也会无奈扮演“弱势群体”角色。一旦项目暴雷,不仅多年的努力会付之东流,还会蒙受巨额损失。

究其原因,往往是“企业家动机不纯”“政府急于求成、缺乏有效的监管审查机制”。

不过,行业最初的野蛮生长期,虽然充满了投机者,但也代表着蓬勃的生机。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政策,行业一定会规范起来、发展起来。

千金市马骨,终将迎来千里马。从混乱到有序,已经成了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01

过去这几年,暴雷的招商引资项目大多都出现在一些新兴产业中,比如半导体产业。

随着中美之间围绕芯片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即使是普通民众也对芯片的重要性略知一二。缺“芯”危机的背后,无疑隐藏着巨大的商机。

可能很多人都忘记了,其实早在20年前,就有人借着芯片之名招摇撞骗,那就是陈进。

先是伪造工作经验,再把从老东家摩托罗拉买来的芯片磨掉标识,贴牌成“汉芯一号”,在尚不完善的监管中闪转腾挪,骗取科研经费高达11亿元,给中国芯片科技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芯片变“芯骗”的事件,现在还在发生。

半导体科技产业园在各个城市落地,各地的产业投资基金纷纷设立。

上千亿的半导体产业规划和激励政策密集出台,名目繁多的补贴和奖励政策更是不胜枚举,动辄成百上千亿的半导体项目快速上马。

2020年的“武汉弘芯”事件还历历在目。项目号称要投资1280亿,追赶3nm制程工艺,结果项目停摆、资金链断裂,只能由当地政府全资接管。

2021年,济南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投资规模近600亿的“济南泉芯”,宣称要建造年产48万片的12英寸12nm晶圆生产线,还入选过山东省优秀项目名单,还是难逃暴雷的困境。

此外,还有南京的德科码半导体、石家庄的昂扬微电子,都是拿着PPT跟地方政府画大饼、套上“中国芯”的帽子、大肆宣传项目可以“弥补国内空白”,然后仓促上马,最终铩羽而归。

02

这些乱象并非初衷,地方政府最初的期盼,也是想抓住国内芯片大发展的机遇,为当地留下一份优质的产业。

但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尊重半导体产业的内在逻辑:半导体产业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才能盈利,而且产品的推出要有应用与之对应。

如果抛开这些实际问题,无疑是纸上谈兵,盲目上马项目很可能会导致失败。

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相关人才的储备也不足。据统计,2021年全球排名前十的半导体供应商,有7家来自欧美,没有一家来自中国大陆。

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国内针对半导体产业给予政策补贴和倾斜是应该的,关键是让这些政策和补贴用在刀刃上。

放眼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政府发挥财政的力量扶持芯片产业由来已久,但他们的做法并非是遍地开花,而是集中力量攻破。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疯狂涌入美国,就连英特尔也差点倒闭。后来美国政府专门将国内14家半导体龙头企业组织起来成立技术联盟,将集中在一起开发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获得更强的议价权,这就是集中力量突破的好处。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看似遍地开花,实际上是分散了力量和资源,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

从全球来看,半导体产业都是呈集群发展,比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九州硅岛、韩国的京畿道和忠清道、中国台湾的新竹。

所以在国内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后,有些打着芯片旗号,不具备实质能力的企业退出行业是必然的。真正的有硬核技术的企业,在产业链配套的原则下,也会出现集群现象。

大潮退去后,谁在裸泳,会被看得明明白白。

03

不只是芯片产业,类似的行业乱象近几年不断在各种新兴产业上演。越是政策大力扶持的领域,往往越容易出现项目暴雷的情况。

对于这些乱象,我们当然要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但是不必过于悲观。

因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涉及新兴产业,必然会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骗子扎堆、投机、做不出想要的东西,各种项目暴雷……

“新兴”就意味着信息不对称,可能连业内人士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会被骗,何况其他人。

即便是接连拿下京东方、兆易创新、蔚来汽车的合肥,其资本招商的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亮眼的成绩,是从一次次失败中沉淀出来的。

有骗子不怕,被骗了也不怕。总结经验、调整政策、攻克难关,不断压缩骗子的生存空间,行业一定会规范起来,而且会不断地向上发展。

比如中国的风电,最开始核心的部件都要靠进口。现在呢?就连风机要求最苛刻的轴承,都已经渐渐开始实现国产替代了。虽然较进口轴承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自主研发已步入正轨。

又比如中国的光伏,当年停止补贴后立刻死了一大片,但是最终的确走出来了一批极为强悍的龙头企业,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每一个细分领域都站在了世界之巅。

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产业规模、制造能力、技术水平都称得上世界第一。

如今全球都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风电和光伏,中国多年来的持续投入正在迎来丰收时节。究其根源,正是当年的野蛮生长,是民营企业与产业政策间的不断博弈。

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纵然乱象丛生,但最终总会大浪淘沙,留下真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投机者的纵容。

作为招商引资中的“消费者”,地方政府应及早加强规划布局、完善政策体系、建立防范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把项目暴雷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