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工厂」照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2022-06-29

去年十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一期全球制造业“灯塔工厂”名单,其中,三一重工桩机工厂成功入选。

三十多年前,三一重工以工厂门前的一副对联——“建设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为理念和支点,从一个小小的材料厂,成长为如今的“大国重器”。

拥有着“亚洲最大的智能制造车间”“中国最聪明的工厂”等令人艳羡的头衔,三一重工作为标杆性制造企业,不仅是整个中国制造行业的代表,它的一颦一动也暗示着中国制造业的方向和未来。

在后疫情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性不断上升,内部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一场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正呼啸而来,我国制造业已经步入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

无论是三一重工这样的传统制造型企业,还是广深苏沪这样的工业强市,都开始瞄准一个崭新的契机,那就是打造“灯塔工厂”。

作为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灯塔工厂”为何能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指路明灯”?

工业强市何须重提“制造业立市”?

深圳,需要吃下这颗“定心丸”

深圳,是我国公认的老牌工业城市,与上海、江苏两地并称“三大工业强省”。近年来,深圳在制造业发展上始终步履不停、稳中前进:

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深圳工业总产值达41341亿元,击溃了同为工业强省的上海和苏州,位居首位。

此外,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1万亿元……都是深圳为夯实制造业基本盘交出的亮眼答卷。

作为中国制造业数一数二的强市,深圳制造业“家底雄厚”、制造动能蓄势待发。 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又重新提出“制造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将制造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深圳,到底还想要什么?

其一,当前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但人均GDP却刚刚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因此,制造业在全国经济结构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上升空间;

其二,深圳展示出“稳住制造业基本盘”的决心,与我国“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一脉相承,因此,“制造业立市”的口号不仅是喊给自己看,更是深圳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铿锵证明;

其三,深圳市长久以来便以制造业为优势、为根基,不断提升城市制造业竞争力,更有助于巩固深圳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增强城市话语权。

基于以上,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深圳开始为探索制造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谋篇布局,在推动行业转型发展上摆下了第一颗棋子——制造业数字化。

这颗棋子要追溯到2019年的深圳富士康工厂,因其采用全自动化的制造流程,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认定为新一批“灯塔工厂”。

富士康的成功入选,体现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传统制造业带来的提质增效、降本减存效应,不仅提升了深圳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更是让深圳市吃下了一颗制造业转型方向的“定心丸“。

牢牢抓住这一突破口,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同时明确指出:“打造一批灯塔工厂”、“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以此谋求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响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枪。

重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广州如何兑现?

2022年初,“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方针战略首次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

广州制造业产业底蕴深厚、发展根基坚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

但同时,广州也素以服务业繁荣著称。2020年,广州三次产业结构为1.15∶26.34∶72.51,第三产业占比超七成,第二产业占比还不到三成。

基于现有产业结构,广州越来越意识到,“瞄准制造业,瞄准实体经济”的必要性,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制造业发展不好,那现在服务业的繁荣也总有一日会唱衰。 正是因为这一点,广州市不仅首提“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更是将其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放在了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以及2022年工作安排中的“开篇C位”。 广州,有着制造业发展的传统、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还是最大的出口贸易生产基地之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其有着重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的底气。 既想重构,就要兑现。 在数字化经济大潮已经到来的今天,广州发展制造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如何将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相结合,令传统的制造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是其“兑现承诺”的战略支点。 以此为基础,广州开始寻找为制造业数字赋能的方式:通过产业集群的形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标杆项目……等等。 2020年,美的空调广州南沙工厂获评新一批“灯塔工厂”,引领了广州工业互联网、数智化升级迈入起步阶段;

2021年,联合利华全国首个全品类生产和营销基地落户广州,同时与广州市开展了“灯塔工厂”课题研究,帮助传统产业生产线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作为工业强市的广州,先后打造两家优质的“灯塔工厂”,无疑是为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开拓路径上“锦上添花”。

灯塔工厂:指引数字化制造业的“风向标”

除了重新将制造业置于核心地位的广深,苏州、天津等一些老牌工业城市,近年来的制造业发展都开始聚焦于“灯塔工厂”的培养与建造。

2021年,苏州新增3家“灯塔工厂”,至此,苏州“灯塔工厂”总数量达到了5家,约占全国的1/6,且位居全国首位,这一成就无疑成为了苏州制造业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而天津这座提了很久“制造业立市”的城市,在海尔、丹佛斯等“灯塔工厂”的照耀下,擦亮了城市智能制造的“新名片”,对于巩固其制造业实力地位、提升城市制造业形象等方面起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各个城市“灯塔工厂”的成功案例,背后折射出的都是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对于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风向标意义。

在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瓶颈期,各工业省市都能清晰地意识到:要想突破和发展,就要实现传统制造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有机结合。

“灯塔工厂”自然成为实现这一措施的有力推动器。数字化转型与“灯塔工厂”,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数据上来看,我国每年有超过1000家企业参与灯塔工厂的评选和申报,该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这一数据也可以彰显出,我国企业对数字化的热情和执着。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更多优质“灯塔工厂”的培育和打造;而“灯塔工厂”的入选又能成为一座城市智能制造发展的有力佐证。

因此,政府和企业更应该双重发力,将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点聚焦于打造“灯塔工厂”,以此照亮中国数字化制造业的未来。

政府角度来说

大力开展“灯塔工厂”标杆建设

定期评选并制定“灯塔工厂”标杆企业示范名单,依托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养企业和制造产业人员的相关意识,将“灯塔工厂”打造和评选的意义在行业人员内深化,通过标杆的评选形成激励和竞争意识,借助已入选的“灯塔工厂”引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巩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激励政策支持

政府应当从宏观角度,帮助企业打好根基,巩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的保障措施,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

同时,通过财政资金的补助、或者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促进龙头制造型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此发挥上下游带动作用,形成完整完善的制造产业链。

通过完善的激励政策,帮助企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实现数字化和市场化的有机结合。

企业角度来说

重点在于提升企业自身实力

对于一座标杆性“灯塔工厂”来说,营收自然是最重要的当选指标。但评价一座灯塔工厂,除了营收指标以外,经营成本、产出效率、质量提升等方面都可以成为相关的考量因素。

但相比较一些已有的硬性指标,“灯塔工厂”更在意一个企业是否有较为充分的成长空间。

因此,在企业角度,提升自身发展实力、探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打造“灯塔工厂”的核心要素,更有利于一个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重视低碳发展,提高绿色高质量发展能力

“灯塔工厂”的关键词不止是数字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暨绿色低碳也在成为重要考核标准。

对于灯塔工厂来说,可持续性指标甚至比核心经营指标更为重要。在“双碳”政策颁布的背景下,制造型企业更加严格地遵守着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的双重要求,探索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和构建绿色原材料供应链。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未来离不开低碳生产,而“灯塔工厂”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更需要牢牢把握这一要义,在建设过程中努力构建低碳产业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实现数字化全流程低碳化转型。




近年来,无论是从城市角度、政府角度还是企业角度,都开始加大“灯塔工厂”的建设力度,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树立一个标杆、打造一张名片,更是希望通过这些“灯塔工厂”,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提供生产方法和流程上的新引擎。

而如今,我国经济发展伴随着数字化浪潮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灯塔工厂”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指路明灯,正照亮着数字化转型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