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城进园 VS 工业回城,谁是大趋势?

2022-08-08

退城进园,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鼓励工业企业退城进园

▲ 原文: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包括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

有了顶层文件的引导,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正在驶入“快车道”。

不过,以广州、南京、杭州为代表的一些制造业强市,却一致吹响了“工业回城”的号角,明确要加速布局都市工业。

退城进园 VS 工业回城,谁才是大趋势?

退城进园:从聚集到扩散

根据经典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城市发展往往会伴随着第一、第二产业外迁的现象。

近年来,多地践行以“制造业往外迁、服务业往里走”为核心的“退二进三”政策,为城市盘活土地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初的退城进园,其实更多是针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集中搬迁和改造。

但在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被赋予了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大部分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规格大,有些行业由于环保原因还要设置管道,普遍偏好首层。

不过,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大量建设低层厂房并不现实,外迁是必然的。

而且,考虑到城市中存在大量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推进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有利于因地制宜盘活存量资产。

一方面可以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土地指标紧张对产业发展的束缚。

更重要的是,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可以有效推进主导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培育产业集群既要注重纵向深耕,让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又要做到横向延伸,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尽可能形成产业集聚

通过退城进园,把星星点点的工业企业搬迁到产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聚最直接的方式。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早在2009年,济宁就出台了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办法,加快工业企业的入园步伐。

目前,济宁城区最后一家危化品企业——始建于1978年的中石化济宁油库也正在搬迁。

2022年上半年,济宁GDP为2580.37亿元,同比增长4.1%,排在全省前列。

尽管成绩斐然,但过程并非一帆分顺。

一是工业企业退城会产生大笔固定资产减值,后期进园重建也是一大笔费用;二是搬迁涉及大量员工安置问题,协调难度大。

为解决企业搬迁困难,济宁各县(市、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积极跟进,出台“退城进园”财政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入园。

比如鲁抗医药,去年11月就收到了济宁邹城市财政局集中支付中心拨付的“退城进园”项目贷款贴息资金581.11万元。

如今,随着《意见》的出台,政府有望在固定资产评估专项资金补助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企业入园的意愿也会更强。

值得注意的是,退城进园并非单纯是空间意义上的转移,更是落后产能的淘汰升级。

鲁抗医药以“退城进园”为契机,全面实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累计投入3亿元提升车间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3000余台设备互联,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0%。

通过“退城进园”“链上发力”,济宁在从“资源型城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型路上越走越远。

工业回城:“强心”进行时

“退城进园”如火如荼之际,一些制造业强市却喊出了“工业回城”的口号。

在广州,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等中心城区纷纷向都市工业抛出橄榄枝,引导工业回城。

2月18日,珠江科创园在海珠区开建。

这个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园区,将成为广州中心城区最大的都市工业园。

推进都市工业发展,海珠区已有谋划:

“十四五”期间,实施都市工业“十百千亿”工程——新增10个都市工业园区,释放超100万方优质载体,都市工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荔湾区作为中心城区之一,在“退二进三”的过渡中相继送走了广船、广钢等老牌工业企业。

如今,在不同的历史时光中与工业相遇,荔湾区再次瞄准以产促城,提出要把总部经济、医药健康、信息技术等产业资源留在城区。

第三产业独占鳌头的天河区,也瞄准了工业。

天河区“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现代都市工业列为主导产业,目标设定为到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9%。

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如今,城市发展逐渐呈现出差异化趋势。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需求和路径选择,唯有站在全局高度谋划城市定位、做好问题诊断、挖掘自身优势、集聚优势资源,才能有所突破。

所以,退城进园与工业回城并不矛盾。

它们不过是城市在工业化发展到特定阶段时作出的策略选择,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两者的区别,有两点:

一是集聚方式。

退城进园和工业回城,都要以园区作为承载产业的载体。

不同的是,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更强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比如深圳、广州、佛山先试先行的“工业上楼”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空间的利用效率。

二是产业方向。

退城进园给传统产业提供了一次转型升级的契机,硬性的门槛要求,可以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的工业企业自我革新。

而工业回城,则是一场真正的自由竞争。

中心城区的资本、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集聚程度更高,但是对亩产效益的要求也更高。

什么样的工业企业可以回城?

在广州,回流的大多是科研总部、医药健康、信息技术等轻生产企业。

这类企业对环境、用地依赖较小,但是附加值较高,是中心城区推动工业回城的理想产业。

不过,各地的比较优势、发展条件、创新能力各不相同,成功经验不能直接复制。

这就需要科学研判与合理规划。

不仅是摸清自己的产业基础,还要明确自己在整个都市圈中的竞争力如何、处在第几梯队。

先画好自画像。

再做好产业、企业的精准画像,才能真正以科学思维引领产业发展,避免陷入盲谷跟风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