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
7月10日10:00,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36位外贸企业代表乘坐MU7101航班,从宁波直飞匈牙利布达佩斯。
这是全国首趟针对涉外商务人员的包机航班。
航线、护照、签证、防疫等诸多环节,宁波政府负责打通;包机费用,宁波政府提供便利。
外贸圈有句老话——
一次见面,胜过千封邮件。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稳订单、拓市场之旅,宁波外贸企业共拿到进出口订单3.5亿美元。
这一趟,“折腾”得值。
会花钱比会挣钱更难
金钱和时间,无疑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
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个人投入金钱和时间,更多是要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地方政府要做的,则是创造优质环境,促进人和企业的发展。
所以,学会如何花钱、花时间,至关重要。
宁波政府包机送企业家出国谈生意,就是会花钱、会花时间的典型案例。
首先,敢于花钱。
花钱比挣钱更难,因为要把钱花到实处、花出结果、花出效率,这是一门更高深的技术。
其次,敢于牵头,承担责任。
包机送企业家出国,不止字面上那么简单。
打通航线、护照、签证、防疫、隔离等诸多环节,背后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沟通协作。
尤其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一些难以预料的风险,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但宁波政府却做到了,实属不易。
而且,不只是宁波,浙江大地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情。
▲ 2020年2月22日,浙江台州首趟包机接返企业员工的航班在机场降落。
亩均论英雄、包机接工人返岗、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政府代偿……这两年,浙江新政均走在全国前列,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最后,把有限的金钱和时间投入到最关键的环节,产生了复利效应。
2021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6%,成为中国第6座“外贸万亿之城”。
包机送企业家出国谈生意,一方面可以通过稳订单、拓市场,稳住“外贸大市”的基本盘;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打造“亲商爱商、安商护商”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企业来宁波发展。
7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稳中求进,不代表无所作为。
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可以看到,多地仍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把它看作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在这件事上,尤其要学会如何花钱、花时间。
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怎样让钱花得更有效率?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只要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钱和时间,都应该花。反之,则要严格控制。
比如某三线城市投资15亿元建设文化园,但开园4年总收入不到1300万元。
如果把这笔钱用来招商引资,打造优势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是天壤之别。
优质的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不仅能带来税收,更能通过就业机会带来人才聚集,带动产业的发展。税收和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产业繁荣加上健康稳定的财政与金融体系,这才是各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那么,在具体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地方政府应该把钱花在什么地方呢?
花钱请“外脑”“教练”
强化招商团队的专业能力
著名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 · 本尼斯提出,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高的战略性投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新,人与事的结合经常处在动态的矛盾运动中。
要解决这种矛盾,一要靠人员流动,即“因事选人”,二要靠员工培训,即“使人适事”。
地方政府虽然不同于企业,但是顶尖人才同样屈指可数,招商队伍中还是普通人占大多数。
今年很称职的员工,如果不坚持学习,明年就有可能落伍,没法与企业家在同一频道对话。
虽然每个人的知识层次、能力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招商工作的根基,重要性无须赘言。
所以,找专业的人或公司来培训,也就是花钱请“外脑”“教练”为每位员工赋能,无疑是让招商队伍保持竞争优势的绝佳选择。
当然,更好的做法还是找到队伍内各条线的优秀人才,把自己的招商方法沉淀下来,以方法论的形式指导所有人不断精进。
这样的导师理应获得更多资源倾斜,不管是金钱上的奖励,还是更好的发展机会。
花钱做产业咨询
及早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
在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下,各地经开区纷纷以“管委会+公司”模式,迈出了“去行政化”第一步。
既然要以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潜能,就应该对标先进企业,看看它们如何花钱、花时间。
据悉,几乎100%的世界500强企业都请过管理咨询公司,而且在这上面的花费不菲。
以华为为例,正因为IBM、埃森哲、普华永道、日立咨询等咨询公司协助其构建的研发、供应链、市场等方面的流程体系,才有了如今20万员工步调一致、利出一孔的战斗力。
企业家并非天生的管理者,在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容易遭遇判断和决策上的难题。
主政一方的政府领导,也并非天生的招商人,但是为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必须以身作则,抓牢“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
▲ 近两年,不少“一把手”化身“城市推介官”、“产业链链长”甚至“店小二”,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不过,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充满竞争的系统工程,既要高位统筹,又要上下联动。
“一把手”既要把好总关,也应抓好落实。
尤其是在招商引资市场化改革的初级阶段,多与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合作,兼听广揽,有助于及早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产业生态圈。
专业的产业咨询机构,可以发挥三个作用——
1. 投石问路,在制定产业规划或产业转型发展时,协助论证降低决策风险。
开展招商工作前,要解决很多问题。
如何解析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定位?如何结合区域产业基底,制定产业链招商路径?
这些都需要做出精准决策,而且决策的依据越严谨越有利。
在大方向上,政府、产业园区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往往会犹豫不决,或者有选择但无法验证。
这时,专业的产业咨询机构可以通过数据、调研等科学方法,协助明确产业定位、制定产业规划和招商路径,降低决策风险。
2. 雪中送炭,招商引资工作遭遇棘手问题时,通过专业分析梳理症结。
比如,多地面临闲置厂房盘活问题。
究其原因,往往是在园区建设之初没有进行产业规划,或产业规划不符合实际情况、厂房建设不符合企业需求,导致招商工作举步维艰。
留给园区的只有一条路——
认清问题,重新进行产业定位,重新制定产业链招商路径,然后一张蓝图绘到底。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仅靠自己研究学习,可能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招聘空降人才,短期内又不见得适用,存在巨大的成本和风险。
而专业的产业咨询机构,正好可以通过专业分析协助园区梳理症结,走出泥沼。
3. 锦上添花,在需要“腾笼换鸟”提高亩均效益时,探索路径提供可行性方案。
浙江首创的“亩均论英雄”考核评价体系,已经被江苏、山东、河南等经济大省跟牌,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新潮流。
以前是规模为王,现在是单位产出为王。
把亩均效益作为评价标准,其实是在主动加快“腾笼换鸟”步伐,逼出土地的“含金量”。
但是“腾”什么,“换”什么,绝不能张口就来。
专业的产业咨询机构,可以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协助园区制定“腾笼换鸟”可行性方案。
花钱推动招商模式革新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蓄势超越
曾几何时,“截胡式招商”大行其道。
招商人员直接去外商聚集的城市抢资源——想方设法找来联系方式、下榻酒店,甚至直接住在酒店大堂,随时准备“截胡”来考察的外商。
再加上低廉的土地价格和其他优惠,外商真的就这样被挖过去了。
后来,大家又学起了苏州的“敲门式招商”。
在各地设置招商办事处,收集企业产业转移需求并将信息上报,招商部门再派专人逐一“敲门拜访”,对接其需求完成招商引资。
现如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又把招商引资推向了新的高度。
根据海量项目选址意向,分析产业转移趋势并加以利用,“互联网+招商”正在推动招商引资从“大海捞针”转向“精准捕捉”。
2020年初,国家商务部就正式发布通知,支持各地积极开展委托招商,组织多样的招商活动。
选择与市场化招商机构合作,无疑是拥抱变化、推动招商模式革新的有效途径。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抱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去披荆斩棘,不断优化招商方式。
哪怕暂时没能取得突破,但凭借持之以恒的创新思维,也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蓄势超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招商行业同样适用。技术与思维革命,必将引发行业巨变。
在不变的大趋势上花钱、花时间,不会有错。
会花钱,才会越来越有钱
2019年7月1日,《政府投资条例》正式施行。
三年来,已有17省市自治区发文跟进,对政府资金的使用行为和使用结果进行了有效约束。
另一方面,近两年疫情的跌宕起伏,也给地方政府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提到“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并非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但是,严禁“大手大脚”,不等于“缩手缩脚”。
有为政府必须敢花钱、会花钱。
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生命健康,这钱该花。
轨道交通建设事关市民出行与经济发展,与城市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这钱也该花。
同样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招商引资事关一个地区的产业、就业、税源,这方面的投入同样至关重要。
但是,具体到如何花钱,就见仁见智了。
前有苏州投入3000万元做城市规划,不仅一张蓝图绘出如今的苏州工业园,也摘下了“中国工业第一城”的桂冠。
后有合肥押宝京东方、蔚来,跑通了“资本招商”发展路径,也立住了“最牛风投机构”的人设。
他们的“大手笔”投入,建立在对产业、行业、企业的现状和未来的深度剖析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精准发力。
所以,会花钱真的是一门高深的技术。
大变局下,哪些地方政府可以精打细算,把钱花到实处、花出结果、花出效率?
我们拭目以待。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400-115-0199
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