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你大概经常听人讲,别在机场等一艘船。
但要我说,也许可以等一下。
因为按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再过些日子,别说是船,你甚至能在机场等来火箭。就像招商这10年,从当初“拣到筐里都是菜”,到如今以“亩均论英雄”,工作难度没怎么变,但是:国家真的变强了。看看10年前的自己,头发还那么浓密,啤酒肚还没这么明显,手里还没拿上保温杯。
啧,是岁月的滋味。
千里姻缘一线牵
谁助市场经济“更上一层楼”?
过去的这10年里,有一批人非常活跃,他们是风险投资人。
VC、PE这两个舶来概念,1998年进入中国,到2021年,全国已有近2万家风投公司。
▲ 从左至右,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鼎晖投资创始人吴尚志。
他们的存在,推进了中国新经济产业的萌芽与创新,也带动了地方政府招商模式的变革。
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参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特色产业基金百花齐放。风投机构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得益于资本的纽带作用,一批以“80后”为主力的创业者,实现了线上对线下的逆袭。
▲ 2022年9月,滴滴出行西区总部项目落户重庆市江北区,投资金额达100亿元。
为了吸引互联网企业总部项目落户,各地争相出手,优惠政策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地方政府对“新动能”的渴望,大家有目共睹。
在制造业领域,转型升级的需求与“互联网+”的潮流合二为一,涌现了一批在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上都颇有作为的企业家。在2013年的一次颁奖盛典上,董明珠与雷军打下10亿大赌,看看谁五年后的营业额更高。
▲ 十年前的董明珠和雷军
事实是,他们都向对方学到了更多。
而近些年,在从“科技应用”转向“科技制造”的大潮中,互联网企业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蔚小理”的创始人,都是互联网出身。
一众造车新势力的狂飙突进,背后少不了地方政府的鼎力相助。合肥政府与蔚来,厦门政府与小鹏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 2022年4月26日,蔚来第20万辆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下线。
2021年,雷军宣布造车之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10多座城市接连抛出橄榄枝,势要把小米造车项目收入囊中。
招商引资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宁德时代、隆基绿能、大疆、华大基因、科大讯飞等科技型企业日渐成熟,它们代表着产业探索的另一个方向。
▲ 2022年9月28日,由宁德时代投资的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在洛阳市伊滨区开工。
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我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站上新赛道,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万丈高楼平地起
谁把区域经济“拧成一股绳”?
这10年,是中西部狂奔的10年。
从GDP增速上看,前10名基本被中西部包揽。
重庆拿下4次第一,贵州拿下4次第一,西藏拿下1次第一、5次第二,云南拿下5次第三。
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省份,也是常客。
投资拉动和产业转移,是中西部的重要动力。
2012年以来,中西部新增铁路里程占全国近70%,新增公路里程占全国近80%。
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不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也为产业发展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这10年,东部沿海地区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相对传统的产业,则逐步转移到了中西部。
最典型的,就是富士康落户郑州,不仅解决了河南十几万人的就业,还创造了河南60%的进出口总额。
郑州围绕着富士康作配套,搭建电子制造的产业链集群,产业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
而新兴产业的热潮,给中西部带来了新机遇。
比如贵州,依托电价优势,以建设大数据中心为突破口,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落户,擦亮了数字经济的“金字招牌”。
比如比亚迪西安工厂,已经成为比亚迪第二大生产基地。
在这个过程中,招商人功不可没。
中国有2800多个区县,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迥异,产业基础各不相同。
企业家就算拿着地图,也很难分清区别。挨个实地考察,条件又不允许。
只根据刻板印象,听信到听途说,就做出选址决策,大概率会与最合适的选择失之交臂。
千千万万的招商人,把2800多个区县与无数企业家连接在一起,用诚心实意的拜访、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招商模式不断更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区县之间的良性竞争,造就了中国的经济腾飞。
有人说,中西部的狂奔,是转移支付的功劳。
但是,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国家级工程,让东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免于遭受能源危机的背刺。
借助转移支付和产业转移,中西部也能共享东部的发展成果,蓄势追赶超越。
这无疑是一种“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之势。
2021年5月,随着“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浙江,亿万人民的幸福成色将越来越足,中国的制度优越性也将赢得世界瞩目。
山雨欲来风满楼
谁让失序世界“久旱逢甘霖”?
当下,人类正进入充满风险的失序时代。
既有地缘政治博弈带来的经济波动,也有病毒对生活造成的深刻影响。
全球化和世界大战,是人类命运的正反两面。一面是极致的发展,一面是极致的毁灭。
而中国,正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1979年,中国的GDP仅为0.41万元,约占全球总量的1.8%。而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114.4万亿元,占全球18.5%。
我们的国强了。
1979年,即使是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87元。而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4.74万元。
我们的民富了。
你可能没注意,俄罗斯一些士兵,从乌克兰抢到的、要寄回家的好东西,竟然是洗衣机。
因为家里没有。
其实,当年我们也没有。
因为改革开放,那些曾经奢侈无比的家电、手机、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无数年轻人也跳出农门,进入城市,攻读学历,化身白领。
一代人,就完成了西方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阶级跃迁。
中国在和平与发展这口锅里,端的是市场经济的碗,吃的是全球化这碗饭。
如今,轮到我们来压这杆秤了。
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引导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10年,“一带一路”已经从倡议转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变为实践,从构想转变为抓手,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引发了全球共鸣。
如今,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
一个稳定、清醒、团结、奋进的中国,将为失序的世界注入最大的确定性。
稳住,我们能赢。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400-115-0199
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