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站在产业研究的角度,疫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产业经济韧性的窗口。
对比疫情前后地方产业经济数据,我们能发现各地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产业发展新趋势,为各地调整产业发展策略提供指引。
为此,谷川产业研究院特别发布《后疫情时期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与挑战》。
我们将分三期内容,详细解读该报告。
疫情巨大冲击下
湖南经济韧性有多强?
作为“中部崛起”的代表,湖南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筑牢经济“底盘”,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
总量上,2022年,湖南GDP达到4.8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9。
增速上,湖南GDP实际增速为4.5%,跑赢了全国3%的增速,在疫情、国际动荡等黑天鹅事件下稳住发展,展现出新担当新作为。
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经济增长普遍都受到了一定影响,湖南也不例外。
谷川产业大数据中心显示:
疫情出现前(2019年12月以前),意向来湘选址投资的项目保持稳健增长。
12月武汉出现疫情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全国产业转移受到影响。谷川产业大数据中心获取的项目数量锐减,是最直观的证明。
2020年3月,武汉解封,企业投资活跃度逐渐恢复,但增速没能达到疫情前水平。
2022年3月,上海突发疫情,全国产业转移再次受到影响,但湖南省内企业投资活跃度未受到影响,呈现加速回暖态势。
下图展示的是2017年—2023年外省企业项目占总选址项目的比例:
不难发现,外省企业来湘投资意向更容易受到疫情影响,疫情的阶段性爆发限制了产业的有序转移,导致企业投资意向降低。
疫情前,外省企业项目占比一直维持在40%左右,疫情出现后一度降至24%。此后两年间,疫情反复导致占比跌宕起伏,直至2023年1月被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外省企业项目占比才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整体上看,意向来湘投资的企业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这是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南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也反映出东部沿海向内陆产业转移的大趋势。
虽然产业转移进程频频受到疫情突发和防控升级的影响,但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凸显了湖南经济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跳出湖南看发展
优势几何?对手是谁?
为什么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抗风险能力强?
工业“顶梁柱”,是主要原因之一。
湖南工业根基深,门类广,是“稳经济”的压舱石。2022年,湖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远高于全国3.6%的增速。已形成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10个优势产业集群。
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湖南“制造业名片”,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此外,湖南新材料产业规模位居中部第一,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市占率、硬质合金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湖南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不断发展。2023年3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首次外出调研就来到湖南,在株洲、长沙考察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株洲硬质合金、中国铁建重工等多个制造业企业,专门就先进制造业发展开展座谈会。
但在激烈的招商竞争下,湖南需要跳出湖南看发展,站在中部竞合的视角观察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擦亮承接产业转移金字招牌。
在中部六省中,湖南的GDP位列第三,GDP增速排名第二。而在中部20强城市中,湖南占据五席之多。湖南凭借产业经济的强大韧性、潜力与协调发展之势,成为了全球产业转移和沿海产业内移的重要基地。
谷川产业大数据中心显示,2017-2022年,意向湖南选址的制造业项目快速增长,2022年赶超湖北、江西位居第一。
湖北与湖南产业基础比较接近,尤其在装备制造产业领域,是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劲对手。江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优势较为突出,是湖南必须应对的挑战。
中部之外,贵州的腾飞也不容忽视。
谷川产业大数据中心显示,意向投资贵州的项目在2022年迅速增长,截至2023年5月30日,已赶超湖南位列第一。
近年来,贵州大力完善基础设施、调整招商策略,先后引进了比亚迪、苹果、富士康、宁德时代等世界500强企业,已成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劲对手。
进一步研究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相关数据,我们还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趋势,比如:
·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来自哪些省份?
· 外省企业来湘投资,关注哪些因素?
· 这些企业的产业细分领域有何变化?
这些内容,我们将在后两期进行详细解读。
产业研究
精准招商决策利器
经过对疫情前后经济数据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湖南产业经济的韧性,也发现了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诸多对手,这是仅靠经验和感觉无法做到的。
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产业研究已成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更进一步的决策利器。
△ 谷川产业大数据中心
谷川产业研究院通过对海量项目数据的全面分析,实现对全国和局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的精确判断,为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以数据洞察驱动精准招商。
欢迎持续关注,后两期内容同样精彩。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400-115-0199
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