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氢能产业链布局 氢能产业化进程拉开大幕

2020-12-25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要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这是继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2020年氢能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列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重点任务之后,氢能再一次出现在国家重量级文件中,并且聚焦了氢能产业链及下游产业的发展。

氢能被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终极方案,但因为技术和安全等问题,氢能的普遍商业化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白皮书的发布,氢能产业化进入大众视野,酝酿已久的中国氢能产业化进程正式拉开了大幕。

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

由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编著的《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已启动氢能顶层规划工作,氢能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如果说2020年是中国氢能产业的“政策元年”,那么2021年将是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元年”。2020年,很多企业都开始在氢能产业化上着力并初见成效。

一个多月前,中国氯碱行业的龙头企业鸿达兴业(证券代码:002002)携手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供应商法液空加速液氢高端布局,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液氢民用的产业化发展。液氢的技术门槛一向很高,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有能力生产,液氢民用是国际级难题,但也是公认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液氢的形成要求-253℃的低温,这对制备、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要求极其严苛,液氢的储存和运输一直是制约氢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之前,国内液氢主要用于航天等尖端领域,很难进入民用领域,无法大规模商业化。

2020年4月,鸿达兴业在内蒙古乌海市投资兴建的中国首条民用液氢生产线顺利生产出液氢,这填补了中国民用液氢的制造空白。而液氢长途运输的成功,更是为液氢商用打通了“高速路”。

“经过前期的积累,鸿达兴业在氢气生产、储存、运输技术上不断成熟,未来鸿达兴业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氢能的政策导向,加大氢能研发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为氢能产业发展添砖加瓦。”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表示。鸿达兴业打响了中国液氢商用的“第一炮”,目前已经成功打造了氢能全产业链,成为中国领先、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氢能源主要供应商。

鸿达兴业只是中国氢能相关企业的一个缩影,这些企业都在加速进入氢能产业的各个环节,氢能下游产业链也已具雏形。氢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制造都方兴未艾,国内氢能产业正在形成日益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步掌握主要生产工艺和技术。

市场空间巨大

全球能源行业都在经历着以低碳化、无碳化、低污染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变革,氢能将成为第三次能源变革的重要媒介,氢能源的广泛使用是国际大趋势。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占能源比重将达到18%,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随着技术研发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未来10—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在国家启动氢能规划顶层设计工作的同时,地方也在抢抓氢能产业布局,全国已有20多个省、46个城市开始关于氢产业的战略规划,更有100多项相关地方政策出台。氢能示范城市群的申报更是竞争激烈,被戏称申报流程堪比IPO。随着中国2030年碳峰值和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提出和落实,未来陆续还会有更多的省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据统计,在已经发布的地方规划中,到2025年,将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累计超过12万辆,加氢站超过600座,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累计产值将超过9千亿元。

巨大的氢能市场也吸引了外资的注意力。公开资料显示,海外已有300多家知名企业布局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其中约有40多家已经进入中国,有百家左右和中国氢能产业链中的企业有业务联系。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氢能业务布局还在不断加码。

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表示,国际上,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经在氢能领域率先开发、优先布局。这是一场未来能源的“帕累托演进”式革命。全球氢能竞争一触即发,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